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阜阳KTV招聘网 > 阜阳热点资讯 > 阜阳名言/句子 >  西北边疆河西、西域地区汉初曾受到匈奴的威慑和控制武帝时期出于

西北边疆河西、西域地区汉初曾受到匈奴的威慑和控制武帝时期出于

2022-10-03 10:59:10 发布 浏览 525 次

西北边疆。河西、西域地区汉初曾受到匈奴的威慑和控制,武帝时期出于联合西域诸国打击匈奴的需要,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后来还把公主嫁到乌孙,通过“和亲”与西域的乌孙等国建立联系。与此同时,武帝在公元前年(汉元狩二年)出兵河西,这里的匈奴部族纷纷归降,汉朝接着在今天的兰州修筑了军事重镇金城,把西部边疆扩展到了河西地区。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匈奴的分裂与衰弱,汉与西域各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公元前年(汉神爵二年),汉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野云沟附近)。西域都护既是汉朝的军事驻防区,又是一个特别行政区,管辖着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直至今天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最初有国,后来发展为国,汉朝一般不干预它们的内部事务,但掌握着它们的军事、人口等情况,都护代表汉王朝掌管着它们的军事、外交权,可以调动它们的军队,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废立它们的君主,甚至取消一个国家,因此这一地区已成为汉朝西北边疆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初年,由于匈奴的侵扰,西域诸国与东汉朝廷“三绝三通”,特别由于班超、班勇父子的经营,东汉恢复了在西域的统治,年(汉延光二年)改西域都护为西域长史,继续对西域行使管辖权。

北部边疆。匈奴在秦汉之际强大起来,先夺回河套之地,西汉初年又频繁南下,汉朝北疆烽火时起。在著名的平城之围之后,西汉朝廷放弃对匈战争政策,以“和亲”求边疆稳定,但效果并不显著。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匈奴北迁,而且控制了阴山以南地区,双方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北部边疆开始相对稳定。后来,由于汉朝、乌孙等的打击和国内部族的反抗以及天灾的影响,匈奴陷于分裂,出现了五单于并立的局面。公元前年(汉甘露元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率部降汉,受到汉朝的礼遇。从此,匈奴的疆土归于汉朝的版图之内,匈奴原来所辖的贝尔加湖、阿尔泰山及其以南地区就成为了汉朝的北部边疆。

总之,汉朝在最强盛时的疆域东北包括今天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南到今天海南岛和越南北部,西南包含哀牢夷地区,西北到达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这一疆域在某些地区、一定时期又有所变化。由于汉朝的强大及其深远影响,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也在汉朝形成,华夏族在汉朝以后被称为了“汉族”,并且分布在内地和边疆,与边疆地区的许多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中华土地上。当时边疆地区的民族,东北和北方主要有、沃沮、高句丽、乌桓和匈奴,东南主要是被称为“蛮”和“百越”的众多部族,西南包括冉、夜郎、都、邛都、滇、哀牢等西南夷,西部和西北主要是氐、羌和西域的乌孙、楼兰、龟兹、姑师等各国。

五胡乱华

公元年至年,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年起,原来汉帝国的疆域内形成了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代了魏,年重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年,西晋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短暂的统一宣告结束,中国重装甲马作战图境内由此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在中国南部,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重建了晋王朝,史称“东晋”,直至年被刘宋取代。与东晋大体同期,在我国的北方、西北方和西南地区有汉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建立的十多个国家,史称“十六国、时期”。年,刘裕建立宋代替了东晋,此后至年在中国南方先后出现齐、梁、陈,历史上称为“南朝”。年,北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而后又经历了北魏、西魏、北齐、北周,历史上称为“北朝”。到年,杨坚建立的隋取代了北周,年消灭了陈,结束了南北朝的对立,也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这三百七十多年间,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境内的王朝、政权既有汉族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但都以“中华正统”自居,大多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又都把秦汉时的中国疆域视为自己应当管辖的范围,力图打破牵制、平衡的格局,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魏、蜀尤其如此,刘氏建立的蜀汉政权更是多次北伐、力图统一;西晋以所谓的“禅让”的办法从曹魏手中取得江山,而灭亡西晋的匈奴族首领刘渊则表示自己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更有资格成为“中华正统”的继承人,他祭祀汉朝的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等皇帝,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汉族政权以“正统”自居,不断北伐,力图收复故土家园;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等政权也不甘心居于“夷狄”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汉族政权区别不大,也强调要统一“戎”和“华”。这表明了这一时期的特点,即民族融合加速,“中华一体”观念深化,分立阶段各政权力图统一,统一王朝则希望维护统一。在这一大前提之下,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中国疆域在汉帝国疆土的基础上也有所盈缩:

统万城城墙遗址东北边疆。东汉末年公孙度割据辽东、乐浪、玄菟三郡,西击乌丸(又称乌桓),东伐高句丽,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把辽东郡分为辽东、辽西、中辽三郡,还渡海占据今天山东半岛的部分地区设立营州刺史。公孙度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即位,又在朝鲜半岛上继续向南发展,在乐浪郡以南设立了带方郡,治所就在今天朝鲜黄海北道的沙里院以南。此后,公孙恭、公孙渊相继统治这些地区,直到年被曹魏政权消灭。曹魏在公孙氏统治的地区设置了平州,统领辽东、乐浪、玄菟、带方四郡,又设置东夷校尉掌管东北地区夫余、高句丽等部族的事务。西晋时期,这些地区仍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夺取了带方郡,高句丽、鲜卑等少数民族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上设立正式政区的历史至此结束。随着高句丽的强大,辽东、玄菟、乐浪三郡都成为其辖地,后来还从北魏夺取了辽水以东地区,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强大的边疆民族政权。

东南、南部边疆。东汉三国之际,今天的广西东部、广东和越南北部、中部地区为交州之地,在士燮兄弟的控制之下,年至年孙权利用他们统治着这一地区。年以后,孙吴对交州实行直接管理,曾把交州划分为交州和广州,还在海南岛上设立了珠崖郡。年,西晋灭吴,继续管辖交、广两州。年以后,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继续统治这些地区。当然,从东汉末年至南朝时期,由于林邑的兴起和北侵,交州南部的日南郡被林邑逐步侵吞,孙吴、东晋、南朝的疆土也由汉朝强盛时的北纬°逐渐退缩到北纬°一线。此外,孙吴政权对台湾的经营也值得关注。年(吴黄龙二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万人渡海前往夷洲,历时一年左右,%以上的士兵不服水土,因疾病、瘟疫而死,返回时从那里带回了一千多夷洲人。夷洲就是今天的宝岛台湾,尽管孙吴政权没有在台湾设置郡县,但增加了内地对台湾的了解,为今后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

西南边疆。在三国时期,今天的四川西南、贵州西部和云南称为“南中”,在蜀汉的统治之下。孙吴政权对这一地区也虎视眈眈,几度与蜀汉展开争夺。为控制西南边疆,稳固后方,蜀汉极力经营南中,诸葛亮率军征讨,对于在南中各部威望很高的大姓孟获七擒七纵,终于平定了南中,而后设立建宁、云南、兴古等郡,任命官吏,发展生产,进一步稳固了西南边疆。年曹魏灭蜀汉,年西晋取代曹魏,这一地区又成为曹魏、西晋的西南边疆。年(晋泰始七年),西晋设立宁州,管辖原来益州的建宁、云南、兴古三郡和交州的永昌郡,年又撤销宁州建制,四郡统归益州管辖,并设南夷校尉掌管南中少数民族事务。年(晋太安元年),西晋重新设立宁州,南中地区归该州管辖。西晋末年,李特、李雄建立的成汉控制了西南地区,南中也是这一政权辖区的一部分。年,成汉被东晋灭亡,此后南中地区始终在东晋、宋、齐的管辖之下。梁武帝时期发生侯景之乱,当地官吏奉命率军救援建康,当地大姓乘机脱离梁朝,此后南朝无法在南中维持统治了。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