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阜阳 [切换]
    阜阳KTV招聘网 > 阜阳热点资讯 > 阜阳名言/句子 >  马家藏书之富已如上述其所藏之书除了多之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

    马家藏书之富已如上述其所藏之书除了多之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

    时间:2022-06-18 05:30:30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266次   【】【】【网站投稿
    马家藏书之富已如上述。其所藏之书除了多之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广收善本、精品。马氏勤学好客,酷爱典籍,凡未见书,必重价求购,世人愿见之书,不惜千金付梓。如他出金刊刻的《经义考》、《渔洋山人感旧集》皆被当时士林所推重。马氏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还因为明末清初,久经兵火,藏书之家多不能守,而扬州去兵火稍远,他可利用这一地理条件,得购异文秘籍,日廓其藏。其二,藏书与研究并重。作为商人和学者,马氏藏书

    马家藏书之富已如上述。其所藏之书除了多之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广收善本、精品。马氏勤学好客,酷爱典籍,凡未见书,必重价求购,世人愿见之书,不惜千金付梓。如他出金刊刻的《经义考》、《渔洋山人感旧集》皆被当时士林所推重。马氏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还因为明末清初,久经兵火,藏书之家多不能守,而扬州去兵火稍远,他可利用这一地理条件,得购异文秘籍,日廓其藏。

    其二,藏书与研究并重。作为商人和学者,马氏藏书既不是列架连窗,牙标锦轴,务为美观,触手如新的“好事家”;也不是枕席经史,沈湎经箱,却扫闭关,蠹鱼岁月的“鉴赏家”,而是一个图书整理研究家。他延聘当时著名学者,如作家厉樊榭、诗人陈授衣,经学家江宾谷等为其校雠,有时还亲自参加。全祖望在《丛书楼记》中形容他精心雠校的情景时说:

    珠帘十里,箫鼓不至,夜分不息,而双灯炯炯,时闻隹差诵。楼下过者,多窃笑之,以故其书精核,更无讹本。

    其三,服务于社会需要。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用自己的藏书为社会服务。首先是他的书可以广泛借阅。当时学者卢见曾(号雅雨先生)经常在这里借书,因题其所寓为“借书楼”,并赠诗云:“玲珑山馆辟疆俦,邱索搜罗苦未休,数卷论衡藏秘笈,多君慷慨借荆州。”还有仁和(今杭州)小山堂主人藏书家赵昱,所藏秘笈亦多借钞自马氏。其次是马曰王官经常召集文人学者于街南书屋,让他们切磋学问,著书立说。仅举一例,“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的罗两峰,与马氏兄弟为同乡,他读书卷,据说就是利用小玲珑山馆的收藏。至于马氏利用藏书培育人才、资助寒士更为时人所乐道。

    在清代的江南乌青镇,还有一位冶炼巨商兼大藏书家的鲍廷博。他“家藏万卷,博览群书。”乾隆年间诏开四库馆,从他家搜集图书余种。其中《武经总要》、《唐阙史》二书蒙御笔题诗发还珍藏,并恩赐《古今图书集成》。嘉庆年间他汇刻秘册《知不足斋丛书》集,时称善本。后传入宫中,皇帝很为赞赏,特赏其为举人。鲍廷博晚年,虽逾八旬,每遇人访问古籍必详加指点。如某书优缺点,主要内容,见于某代某家著录,经过几家收藏、几次钞刊,真伪如何,校误如何,均了如指掌,谈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商人不仅家富藏书,动辄万卷、数万卷,而且还积极参予刻书、售书。在我国的印书史上,宋以来,以苏州、杭州、四川、福建等地为精。明代以后,徽州刻书一直居有相当地位。明人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中曾这样说过:“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骤精,遂与苏、常争价。”尤其万历以后,徽州刻书更是兴盛,成为全国注目的中心。在徽州所以能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徽州有悠久的刻书传统和历史;另一方面徽州是朱熹的故里,学风盛;第三,徽州地处皖南山区,盛产木材,雕版材料取之不尽;而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徽州自明清以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书籍的商品化更刺激了刻书业的突飞猛进。尤其明中叶以后,徽州刻工工价极其低廉。如刻一部古注十三经,其费用仅百余金。在财力雄厚,经营有术的徽州商人眼里,这无疑是一本万利的时髦行业。在他们的倡导开发下,刻书业迅速开展起来,并跻身全国刻书市场的前列。可以说徽刻是随着徽商的崛起而兴盛起来的。

    实际上,也并非徽州一地如此,这种刻书为了牟利的商业色彩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像明末著名的大典当商、刻书家常熟汲古阁毛晋和吴兴商人闵齐仅、乌程商人凌蒙初都是当时最大的出版商,凭借刻书、售书而富极一方。毛晋曾刻书多种,有毛晋之书走天下之称。当时民间流行着“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的口谚。甚至一些乡村也出现了售书热。清初扬州有一种儿童所唱的《小郎儿曲》,后被大量刻印出售,《扬州画舫录》记述说:“近日是曲(指《小郎儿曲》)翻版数十家,远及荒村僻巷之星货铺,所在皆有。”当然经营这种民间俗曲唱本、唱片,仅仅是获取小利而矣,远非上引的大书商可比。

    前文曾提到过的马曰王官兄弟也是有名的刻书家,他们刊刻了《说文》、《玉篇》、《广韵》、《字鉴》等书,刻工版本极佳,当时称为“马版”。马氏不仅自己藏书、刻书极富,而且热心扶植当时学者,出资帮助他们刻书,从而使一些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得以问世。马氏曾为戴震刊刻《屈原赋注》和《水经注》,为孙默刻《乡谷卧全》,为朱彝尊刻《经义考》,并花费数千金为蒋衡手书十三经进行装潢等等。杭州人厉鹗(字太鸿),来扬州作马氏食客,校勘图书。他利用马家的藏书,精心钻研,写出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东城杂记》、《南宋院画录》、《湖船录》和《樊榭山房诗词集》等著作,蔚成大家。虽年届尚无子嗣,马氏不仅为之刻书还为之“割宅蓄婢”。还有吴兴人姚世钰客死扬州马氏为之料理后事,并为他刊刻《莲花庄集》。歙县人凌廷堪是清代经学家、音律学家。他的学术成长,同样与马氏的帮助有关。他岁弃学经商,岁经商不成又发奋读书,尤以诗词见长。岁参加伊龄阿为主持的修纂戏曲工作,经常出入马曰王官的小玲珑山馆。结识程晋芳、翁方纲等学者,同时得到马曰王官的财力支持。一生著述颇丰,有《礼经释例》、《魏书音义》、《燕乐考原》、《元遗山年谱》等问世,成为扬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氏悉心招养文人著书、刻书的事例,一部《扬州画舫录》已屡举不鲜,在此不一一赘述。

    最新便民信息
    阜阳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